醒來真的就安全了嗎?
最近新聞上有個案例,病人做完手術已經醒來了,但過了四個小時卻突然出現危險。很多人就會想:既然人都醒了,為什麼還會出事呢?
其實,醒來不代表麻醉藥完全消失。身體裡的藥還在發揮作用,有些狀況會在幾小時後才慢慢出現。所以,手術後的一段時間,還是很重要的觀察期。
麻醉藥就像一個「睡眠魔法」,但它的離開速度有分階段:
藥一打進去,很快就跑到腦裡,讓人想睡或不痛。
藥從腦裡移到肌肉或脂肪裡,這時候人就會慢慢醒來。
最後,藥要靠肝臟、腎臟慢慢把它清掉。這需要幾小時,甚至幾天。
👉 所以你雖然醒了,但藥還在身體裡,只是換地方待著。這就是「醒了還有風險」的原因。
我們手術裡常用的藥物,大多數都是短效、很快代謝掉的,這樣比較安全:
幾分鐘就會有想睡的感覺,大約幾小時才會完全代謝掉。
常用止痛藥,止痛快,1-2分鐘開始生效,但如果打太多,藥會藏在脂肪裡,幾小時後還可能讓呼吸變慢。
止痛更快、更短效,常用在小範圍或短時間的手術。
止痛超快,超短效,停藥後幾分鐘就恢復,現在算是最安全的止痛藥之一。
大家最常聽到的「白色麻醉劑」,打一針後幾分鐘內就會醒,但如果輸注太久,也會累積在體內,讓恢復變慢。
這些藥配合得好,病人通常醒得快又舒服;但如果劑量太大、用太久,還是可能出現延遲性影響。
有些危險不是藥物引起的,而是手術帶來的:
如果止血不夠,手術後還可能持續滲血。
像抽脂手術,會灌很多液體進去,如果沒有控制好,就會讓電解質失衡。
手術就是一種「身體的受傷」,有些人會在幾小時後爆發免疫反應,讓身體出現問題。
除了藥物與手術因素之外,病人的體質也會影響術後風險:
部分人因為承受手術壓力,可能在術後出現心律不整,甚至誘發心肌梗塞。
我們會盡量讓病人在手術時不感到疼痛,因為疼痛會讓交感神經興奮,讓血壓和心跳升高,對心血管不利。這時候,腫脹麻醉技巧就是一大優勢,可以大幅減少疼痛與風險。
教科書建議抽脂量不要超過 5000ml,但這不是絕對安全的數字。如果病人很瘦小,甚至有貧血,抽到5000ml 其實對身體就是一個很大的挑戰,反而可能引發電解質與體液的大混亂。所以,抽多少脂肪要依照病人的狀況來決定,而不是照著數字操作。
如果病人手術後一直不動,四到六小時內就可能形成血栓,跑到肺部就會造成危險。因此,我們在手術時會幫病人調整姿勢,術後也會鼓勵病人盡早下床走動。
我們的客戶常常會說:「醒來的感覺好像只是一覺睡醒。」這背後的原因是:我們在麻醉的使用上有嚴格的SOP,從藥物劑量的拿捏、腫脹麻醉技巧,到術後的監測,每一個環節都很精準。
所以,病人不只是在「醒來」,而是能安全又舒服地醒來。
麻醉的風險,不只存在於手術中,而是會延續到手術後。藥物代謝、止血控制、體液平衡,以及病人的體質,都是可能的關鍵。
手術結束 ≠ 風險結束。
真正的安全,是病人能安心甦醒、平安回家。
※本篇文章僅依科學觀點與醫學資訊為讀者提供健康知識參考,只供衛教、無任何推廣藥品用途。
提醒您,每一項手術療程皆因個人體質有所影響,而有不同差異性的結果,並且會有不同輕重的副作用,手術前務必與醫師進行諮詢評估,任何手術都有風險,侵入式手術造成開放式傷口,術後有傷口照護不當或其他因素所造成之傷口感染風險。更多醫療風險會於與醫師溝通諮詢時,由醫師評估個人情況後告知,慎選醫師及診所,安全更有保障! 照片為本診所案例,當事人親身體驗,肖像權均受當事人授權同意,非麗波永康國際診所不得擅自使用。
ABOUT LIPRO
李咏馨醫師觀點
院所資訊
服務時間
隱私權設定:內容僅供參考,適用處置與效果因人而異,仍必須由醫師當面做專業諮詢與評估。禁止任何網際網路服務業者轉錄其網路資訊之內容供人點閱。但以網路搜尋或超連結方式,進入醫療機構之網址(域)直接點閱者,不在此限。